Zisha teapot by artist Level 3, YANG Fei 杨菲(L3-2021)民国绿泥 紫砂壶 “曲竹”

  • $690.00


Artist:   YANG Fei 杨菲

Level 3, awarded in the year of 2021

器型:曲竹

泥料:家藏 民国绿泥 

容量: 390 CC

工艺师:

杨菲 L3

女,1990.01.14 , 出生于丁山制壶世家。

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师顾顺芳,在师父的言传身教下,技艺精进,个人风格初现。其作品以简练的线条构成淳朴凝重形状,神韵深厚,古朴端庄,主张以线条的变化来体现器行之美。

国家工艺美术师
通过日期: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九日
无锡市工艺美术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

紫砂泥料

所谓“民国绿泥”,是指在1949年以前从丁蜀黄龙山上开采出来的一种颜色偏绿的本山段泥。 民国绿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,产于黄龙山紫砂泥岩层中(象五花肉一样),仅数厘米厚,由于位于紫泥上层与岩板间,俗称"龙筋",其矿物组成主要为二氧化硅,石英及少量的金属氧化物,采掘量极少,如今已经非常稀有。将这种泥料添加低于0.5%的氧化钴和其它矿物颜料做出来的壶,就叫民国绿泥壶。 

“民国绿泥”来龙去脉:

明代宣德年间,紫砂壶生产者学习了青花瓷中“苏麻里青”的运用,在段泥中加入这种颜料,呈现出非常美观的表面效果。但是,这种原料比较精贵,未能广泛使用。

直到民国后期,上海城隍庙古玩经营者,应收藏家的要求,聘请了一批丁蜀的制壶高手到上海做壶,在普通的段泥中添加了这种颜料,就这样,民国绿泥才真正从上海诞生,这种壶会呈现淡绿偏蓝的表面机理,是仿古紫砂壶的好材料,在当时,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。

1949年以后,紫砂进入了一个微妙的发展时期,从1956年紫砂合作社成立,到1966年文革开始,紫砂分粗货和细货两类,粗货就是日用的普通茶壶,细货就是工艺品。当时,民国绿泥只用于细货,而且一定是提供给手艺特别高的人做,生怕这精贵的原料给糟蹋了。

到了80年代中期,由于民国绿泥壶的定量越来越大,于是就开始用德国生产的氧化钴,由于纯度好,添加从原来的0.5%减少到0.3%,而且表面效果异常的好,进入2000年以后,人们在添加氧化钴的同时,还会添加少量的氧化锰、铁等,这样,紫砂表面的呈色更加丰富多彩。

“民国绿泥”是化工壶吗?

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,广泛用于陶瓷,玻璃,铁、锰、钴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过渡元素,不属于重金属元素,且它们在硅酸盐中是非常稳定的,是不溶于水及弱酸碱的。只要我们合理地、适量地运用是完全无毒无害的。

目前,许多人对所谓化工壶认知上是有偏差或错误的,在紫砂原料中添加金属氧化物并通过1100度以上高温烧成的紫砂壶不叫化工壶,只有在烧成以后的成品壶上,用化学物质处理表面的才叫化工壶(如用皮鞋油作旧处理等)。

近现代,许多大师非常钟爱用民国绿泥来做壶,比如:吴云根,朱可心,顾景舟,蒋蓉等。原因有二:

一是民国绿泥在表现题材上十分丰富;

二是这种原料非常昂贵,是泥中精品。相当稀少,更没有毒害。

 

除了这两个原因外,这种泥料制壶效果尤佳。壶刚出窑时,并不很绿,而且灰蒙蒙的,但是经过茶水的养泡,越养越润,肌理可人。

对民国绿紫砂壶,想爱又不敢爱的紫砂壶收藏家们,不要被那些不懂装懂的弯曲的报道所迷惑。

民国绿泥是最优秀最富特色的紫砂泥之一。有一把民国绿泥的紫砂壶藏家是幸运的,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地位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!

 

壶型 

此壶以竹为题材,造型简练精细,从整个壶中可感受到竹子的灵气,彰显竹子那高风亮节的精神。

壶嘴做竹筒嘴,边饰竹枝竹叶,形象而生动,壶把为竹节把,亦以竹节造型呈现,强调竹节的生态美,平盖,滴纽以竹节为形贴叶,以民国绿泥的高贵颜色,更赋整个壶型予神韵,浑厚大气,气势非凡,通身用竹段展现,清雅飘香。 

刻绘

王维诗 《竹里馆》的第一句:”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

另一侧:白居易 《东楼竹》

潇洒城东楼,绕楼多修竹。
森然一万竿,白粉封青玉。
卷帘睡初觉,欹枕看未足。
影转色入楼,床席生浮绿。
空城绝宾客,向夕弥幽独。
楼上夜不归,此君留我宿。

 


We Also Recommend